今年以来,6G推进组结合国际电信联盟对6G典型场景的定义,在沉浸式通信、无线智能、联觉融合、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等5大技术方向进行了57项测试。目前,6G已进入国际标准研究阶段。
据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明确了6G标准化时间表和研究重点。
2025年启动6G标准研究;
2027年上半年启动6G标准制定工作,制定6G系统总体架构和具体技术规范,指导研发;
2029年上半年完成6G国际标准;
商业扩张预计将于 2030 年左右开始。
王志勤 6G推进组组长、副总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消息:从2025年开始,我们将进入设备研发实验阶段。从过去的单点核心技术,今年我们进入了系统化的面向技术方案的解决方案和方案层面的测试。
目前,6G推进团队已发布80余篇6G白皮书和研究报告,推动我国优势技术融入6G整体框架。中国提出的5类6G标准场景和14项关键能力指标已全部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中国6G发展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中国移动研究院未来研究所副所长金晶:我们对6G多项关键技术已经进行了充分验证。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6G开放众创建设实验设备并在全国多个节点搭建更大规模、更多场景、更多方向的测试验证。
明确6G发展战略
部署6G生态系统
记者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北京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全面铺开6G生态圈。
总部记者 袁嘉义:6G有一个重大新能力,叫“联觉”,让无线基站同时具备通信和看的能力,像“千里眼”、“音耳”一样看到物理世界。通过精准的方位角检测,6G联觉网络可以保证低空飞行的安全。当部署在山体、桥梁、大坝等处时,它将能够勤于捕捉复杂环境中的变形和变化,从而确保自然灾害的及时预警和城市应急安全。
电流随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整个亦庄新城为“试验田”,推动6G在自动驾驶、体身智能、AR/VR智能穿戴、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涵盖研发、生产、测试、应用的全链条产业生态系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化局局长郭泽邦:我们正在高标准建设6G新生态空间,完善共性平台设施。目前,我们已在芯片器件、基站设备、新型终端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布局。我们聚集了80多家上下游企业,目前产业规模近200亿元。
目前,北京市已印发《6G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30年)》和《北京市6G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30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加快6G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多举措”等相关政策,以6G实验室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建立三大运营商协调机制,加快构建推动6G产业发展的体系。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基础设施信息处毛磊:我们在全国率先发布行动计划,成立通用技术组,启动北京6G实验室建设。在内生智能、联觉融合、天地融合、公校融合等方向,系统地投入技术研究、标准研究、业务导入、场景应用。目前已形成“1个综合集团+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2产业基地”已率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