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7669825420440749368 TOC_STYLE_ID = feeds_default track_id = a23a7fdf-1063-4cef-8374-a16fcc7957a3_784945524112分享到 = 微信
随着冬季气温不断下降,一些具有取暖、保暖功能的电热衣服逐渐流行起来。这是什么防寒神器?记者使用关键词“电热衣服”在网上搜索发现,具有加热功能的衣服有多种。价格从几十元到四五百元不等,有的甚至超过千元。分为带充电宝和不带充电宝两种。款式包括户外穿着的背心、夹克等,还有贴身保暖内衣。记者随机点击了一款具有加热保温功能的背心的产品页面。显示该背心有近20个加热区域,其中有4个控制范围为40°C至70°C。该产品还特别标记为可水洗。专家介绍,所谓电热衣服一般是指将发热片放置在衣服的内衬上,然后通过充电宝提供电力,实现局部加热。不同材质的发热片具有不同的性能。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热毯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唐勇:现在的发热片有碳基薄膜,包括聚碳纤维、石墨烯薄膜、金属薄膜,还有普通的金属发热丝。碳基薄膜的特性是升温较快,金属薄膜和金属电热丝产生的热量稳定。但缺点是不耐弯曲,摩擦和弯曲会造成直接损坏。专家表示,作为新兴职业近年来出现的风管,电热衣过去并没有具体的国家标准。贸易商普遍参考2008年发布的电热毯、电热垫等柔性取暖设备国家标准GB4706.8-2008。去年新版国家标准GB4706.8-2024出台,明年8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单独章节列出了电热服,并明确要求最高温度限值。一些网上购买的电热服效果并不如宣传的那样。市场上这些不同价格的电热衣的安全性和质量可靠吗?保暖性和保暖性对实际穿着有什么影响?消防模拟测试正在进行中。针对市场上采用碳纤维膜作为发热元件的标准电热套,防火测试人员购买了四个品牌的v品牌范围从 100 多个到 300 多个。经检查发现,部分品牌背心只有面料检测标准,加热设备缺乏检测质量报告yetra,产品资质不全。一些电热衣的实际取暖效果也与宣传的存在较大差距。镇江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庆经伟:这是我们测试的第二款电热衣,广告上宣传的是采用碳纤维发热,3秒即可升温,可加热到65℃。但实验人员在穿上电热衣时,在电热衣的背部、胸部等关键部位安装了热传感器,插上充电宝15分钟后,发现右胸的温度电热衣仅达到41.3℃。除了温度未达标外,测试人员还发现拆开电热衣,发现内部接线布局也有点混乱。根据目前2008年国家标准的要求,类似的柔性加热设备应尽量避免内部接线交叉,否则在使用过程中电气线路的连接容易松动,导致局部过热的风险。现场拆解发现,网上购买的四款电器服中,有两款售价百余元的低价产品,内部接线杂乱,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新闻提示:避免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电热服。通过防火测试后,我们发现市场上的电热衣取暖质量参差不齐。使用此类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电热服大多是电热服。采用低压供电,电压仅为5伏左右,因此不存在漏电和损坏的风险。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检查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配套的移动电源是否有CCC认证。您还应该注意使用环境和行为。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热毯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 唐勇:我们在使用保暖服时,进入温度较高的环境时,一定要切断或关掉保暖服的电源。尽量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取暖服。专家建议,不同的电热服在清洁和保养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您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咨询商家并按照说明操作。唐勇 秘书处副秘书长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热毯分技术委员会:有些产品可以手洗,有些产品可以机洗。您必须严格遵守说明。对于一般可机洗的保暖衣物,一般洗衣机应采用温和模式或极温和模式,水温不能超过30℃,洗涤剂必须是中性的。夏天的衣服一般不能烘干或熨烫。通常,建议用户洗涤后自然风干。另外,专家建议,电热衣应避免用重物挤压或折叠,更不要擅自改装或拆卸,否则可能会导致发热元件损坏,带来安全隐患。主编:陈霞 发言时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