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重庆建设

日期:2025-11-07 浏览: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朱婷 11月6日,记者了解到,在数字重庆建设部署中,市应急管理局系统推进感知网络、智能情报、指挥系统建设,形成“数据融合、智能研判、精准预警、高效处置”的数字化、智能化安全治安治理模式。构筑灾害感知预警“一张网” 10月31日,市应急管理局数字屏清晰显示260多公里外万州区响水镇兴隆场林区的实时图像。当发现烟雾时,安装在林区的“千里眼”高空观测监控会自动识别,并将信息反馈到数字综合平台,并进行人工排查。d 立即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后续治疗。这种“硬核”监控在巴渝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綦江区文龙街道虹桥公园上空,“千里眼”扫描綦江水面,实时追踪水情变化。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高空观测监测覆盖全市主要林区和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依托数字重庆建立“国税局数字资源库”,重庆系统构建了城市安全风险智能感知网络:高效整合气象、水文、内涝、土地灾害、森林火灾、重大风险源等89类监测数据,连接11000多个传感设备、130万多个监测通道,建设1个监控、高空观测监控等设备。同时,打造“天气+”综合预警智能发布系统,自动气象站间距由5.9公里优化至5.4公里,雷达覆盖率由93.2%提升至95.8%。广播电视系统接入应急扬声器7万套,在中高风险地区、人口密集地区部署“应急卫星预警响应设施”1409套,确保预警到达终端、应对精准到“点”。 “智慧大脑”正在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仅仅拥有一个覆盖所有具有风险感知领域的“网络”是不够的。建设安全可靠、韧性城市,离不开“智慧大脑”。 8月9日,基于气象预警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数字化应急综合平台:我市将牵头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数字化应急综合平台建设。o 强降雨、山洪暴发周期,多区县将出现小范围洪涝灾害。预警信息一出,应急响应启动。当晚,市各部门和县管理中心召开视频会议。各区县治理中心通报了应急准备气象和现场视频。重庆系统依托数字重庆,建设综合应急平台,打造包括日常管理、监测预警、调度指挥、口头辅助决策在内的城市安全智慧“大脑”,“全面提升城市可靠性有效性”。此外,按照“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分析判断——应急响应——善后恢复——调查评估”的六链闭环建设思路,“上”,加强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应急建设双向赋能,构建了安全生产智能管理、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智能救援等三大综合场景、二十多个子应用场景,实现“一屏看全区、一张网联全城、一张脑统一全局”,推动全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3小时,应急指挥系统“焕然一新”升级。 9月12日,沙坪坝区预警中心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自动传输至区治理中心和双北街道基层智慧治理平台,随后触发双北街道黄色暴雨黄色预警智慧预案全面开展。潜在危险检查。 30 分钟内收到实施状态反馈。如此大规模的处置场景并非孤例。 7月19日,市预警中心已发布洪水风险预警。江津区启动防洪IV级响应,双福街道启动III级响应。通过“141”基层智慧治理平台“风险地图”,对受暴雨影响的地区、131人、470辆车辆进行了风险定位。当晚9点,300多人涌入双福街一线。 20日上午8时,大雨倾盆,大溪河水位迅速上涨,超过内涝警戒水位。双福街道立即召集双河路专案组,成功疏散3户、6人、75辆车。据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士透露,重庆已升级三级警戒线。以三级数字城市运行治理中心为主轴,构建市、区、县、镇(街道)四级应急指挥体系和指挥平台。重塑指挥部前后运行机制,规范从单兵到各级指挥部的作战流程,形成前后协同作战、联合作战、联合响应的新格局。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数字应急”系统,开发更多实用易用的应用,加快探索特大城市管理现代化新途径。主编:杜轩 发言时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