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杨军实习生李俊晓实现跨境融资217亿美元;共签约政商合作项目347个,总价值260亿美元;探索33项创新性、可认可的制度开放成果;新加坡稳居重庆第一大外资来源地、东盟成为重庆第一大贸易伙伴……志同道合者,山海不远。 2015年11月7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十年春秋,铸就了重庆与新疆的合作之路,也让“山城”、“狮城”结出了合作硕果。十年风雨同舟,重庆与新加坡结成盟友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金名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将水到渠成,到达重庆。 2013年,在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中方向新方提出:启动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这个项目应该落地在哪里? 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时表示,新加坡愿参与中国西部地区开发。陈庆炎表示,新加坡希望未来扩大两国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加大与中国西部地区的合作。从这里开始,最终目的地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西部。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方的联系不同,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不同。应该选择哪个城市作为项目的“落脚点”? 2015年2月,中新两国组团访问多个西方城市。这也是对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候选城市的考察。在西部众多省区市中,重庆有自己的优势。早在2009年,新加坡在重庆的实际投资就比以前增长了10多倍;到2014年,新加坡对重庆的实际投资“再次翻倍”。 2015年,新加坡成为重庆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当时,新加坡在重庆的投资企业有230多家,其中来福士广场是当时新加坡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重庆对新加坡投资也位列我国省市前五名y。双方在服务业、建筑、医药等领域合作密切。更重要的是,当中新联合检查组抵达重庆时,重庆提出的方案获得了检查组的好评。检查组认为,重庆拥有良好的开放土地环境,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效率和效率的概念与第三个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实施是一致的。当瓜熟了,茎脱落,这是自然发生的。 2015年11月7日,中国和新西兰在新加坡签署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系列协议,宣布该项目正式落户重庆。 2016年1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该项目的重要性明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分享“一带一路”带来的诸多机遇。无形的“服务”分解为有形的区域“障碍”,一旦修复,新的游戏就开始了。中新互联互通在重庆开通后,如何实施成为新的问题。过去,中新两国有两个相对成熟的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前者侧重于招商引资和经济规划,探索园区发展路径;后者以生态和谐、社会友善为目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千载难逢的未来,中新互联互通工程将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计划前先了解,行动前计划。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协议》重庆与新加坡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明确提出,重庆与新加坡将围绕“现代互联互通、现代服务业经济”主题,重点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四大领域开展合作。其背后隐藏着“野心”。苏州、天津、新加坡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所在城市,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则希望以重庆为运营中心,打破“区域壁垒”,让合作成果体现西南、东南亚等地区。 2016年3月,重庆、广西、新加坡三地代表齐聚重庆,共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连接点线的国际通道,这就是当前著名的新陆路走廊的雏形。各司其职,研究、试验、制定政策……2017年9月,该通道铁路海铁列车正常运营,标志着该通道正式开通。共同建设者开始涉足毒品领域。国内方面,西部12个省区市参赛,海南、广东湛江、湖南惠化也加入其中。在国外,亚洲有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非洲有南非、埃及、喀麦隆,美洲有巴西、阿根廷,欧洲有德国、意大利……许许多多的国家加入了陆上新走廊的“朋友圈”。其势头已定,繁荣可期。脱胎于中新互联互通工程的陆海新通道,现已实现“点线面”转变,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9个港口,已成为通向世界的大动脉。其他三个领域也不甘落后。在金融方面,双方不局限于一次性融资和项目,而是搭建平台和渠道,为源头注入活力。例如,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通了中新两国跨境投融资渠道,帮助重庆企业融资总额达155亿美元。重庆企业在新加坡累计发行债券数量也从零上升至全国前三。航空方面,双方不仅增加了航线数量,还重点关注机场业务管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引进新加坡樟宜机场经营管理经验,招纳各类“首店”110家,高端奢侈品店数量位居全国第四。这种模式也被推广到空中海口、无锡等地港口实现“一点开花,多点成果”。信息方面,双方于2019年正式开通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这也是首个单一国家点对点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如今,该通道已成为一条无形的“数字丝绸之路”,帮助Cyrus等48家企业(单位)开展跨境数据业务。近十年来,四大领域已全面融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无形的“服务”成功打破了已有的有形“区域壁垒”,让很多地区享受到合作红利。中新合作进一步“拓宽领域”,“百花齐放”。 2019年,为更好发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陆海新通道的辐射带动作用,慕尼黑ipal中新管理局与市农产品出口合作,探索可做、可复制的农产品出口模式,可复制的就是农产品。 建立——农委和各区县选定产品和承运企业,海关、商委等部门负责识别和跟踪假货出口,货运代理和外贸公司负责中间环节,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依赖新加坡等东盟市场提供的销售渠道。在此基础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催生了《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规划》,建立了“1+2+3+n”的项目体系。受该计划带动,包括城口在内的重庆出口农产品品种蘑菇品种已从2021年的4-5种增加到2024年底的30多种。2021年,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推进会将在重庆举行。会上,重庆和新西兰明确表示,将在此前四个核心领域“不断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领域”,农业是延伸领域之一。随后,中新合作之“花”在更多领域绽放——在科教领域,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两江新区设立重庆研究院,共孵化科技企业45家;在教育领域,重庆选派7批196名新加坡中小学校长参加中新合作优秀校长培训计划。重庆与新西兰师生人数每年超过500人次;医疗领域,重庆莱佛士医院、重庆中学、新肿瘤医院、中新美绿眼科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相继开业,利用国际诊疗技术引导成渝地区20万市民;文化和旅游领域,成功举办“新加坡·重庆体验周”、“重庆·新加坡周”等系列活动。 10年来,重庆和新加坡的旅游人次较2015年增长了4倍,新加坡到重庆过夜游客数量增长了7倍……一系列“第一”和“第一”也相互实现。首个“以航空公司为主体”的保税航材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在两江新区启动,航空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它赢了荣获联合国亚太贸易便利化创新奖,并已在全国复制,成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践案例。并推出亚洲首支奥特莱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合格投资。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基金,首单民营企业公开发行境外债券,首单绿色跨境债券;推动重庆首家外商独资综合医院、重庆首家外商独资文化旅游公司等先河项目落地;在国内牵头启动中新海关跨关合作,并复制到南京、天津关区,形成中新“两国”(天津、南京、重庆)“四方”合作机制……正在进一步推进。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中新项目管理局表示,下一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将落实两国达成的合作共识,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引领,深化四大重点领域,以数字化和绿色转型为抓手,继续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创造新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