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一段声称“白菜免费”的虚假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导致内蒙古赤峰市一农民抢夺近200公顷白菜作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从现场流传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人背着麻袋、开着电动车,还有人开着卡车在菜地里集中采摘。图:菜地选拔现场,来源:潇湘晨报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11月7日下午,菜地承包人李先生向记者透露,此前有网友发布了“白菜免费”相关视频,但未核实信息真伪。起初,只选择了邻近村民的一小部分,这并没有造成严重问题。 “当时来的人不多,所以我只是象征性地鼓励一下。”李先生说。虽然这个视频经网络广泛转发传播,11月6日上午,现场局势失控,近百人涌入菜地参与采摘,现场一度失控。 “人少的时候鼓励还好,突然来了这么多人,我们拦不住。”李先生无奈地说。图片:场景选择、视频截图。李先生表示,这些白菜已经联系了销售渠道,计划一起采收。他没想到,因为这件事,大部分白菜都被擅自采摘了。他还指出,白菜地旁边还有200多公顷未收割的玉米。为了防止类似盗窃,他组织队员连夜收割玉米。据李先生初步估算,此时选择的白菜面积约为200公顷。按照目前市场情况,每亩地损失5000左右元,整体损失接近100万元。据潇湘晨报后续报道,11月9日,有知情人透露,该镇当地政府已开始与李先生进行协调。知情人称,这几天,摘白菜的人纷纷联系李先生,想要退还菜钱。 “肯定有接触,但不是太多。有些人道歉并说他们不是故意的错误。”知情人称,李先生没有接受这笔钱,“因为那里只有一户人家,人不多,钱也不多。这个菜农还是挺好的。”针对这起盗窃事件,11月11日,赤峰市松山区联合调查组发布正式通报。通知指出:近日,针对网络平台网友举报“自家菜地的白菜被别人收割,因传播北京德和恒律师事务所副院长、高级股权合伙人陈艳红在新闻稿中表示,“网上免费收白菜信息”,松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后续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发布。中青报记者、中青报记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本次事件造谣者的行为可能涉及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散布谣言、谎报危险、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罚款。不超过五百元。八卦者发布虚假信件称“白菜是免费的”,该信息是“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其行为不符合犯罪标准的,必须依法承担治安管理处罚责任。图片:《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 陈艳红进一步强调,除了八卦之外,跟风者的行为还可能涉及刑事和民事责任。如果追随者挑选的白菜价值达到刑法第26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人民罪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则其行为涉嫌盗窃罪,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即使追随者选择的返还金额不符合盗窃罪的“实质性价值”标准,其行为也构成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犯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关注者应该意识到,有关“免费白菜”的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例如,没有核实信息来源或主动询问菜地主人),但他们仍然未经许可进入菜地采摘。其有过错,应当依法承担损失民事责任。损失数额的计算依据是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的方法计算”。即李先生的经济损失为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计算,追随者的追随者要根据实际选择的数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原标题:因“自由选择”传闻,内蒙古农民白菜被抢,总共损失约100万元。有人把卡车开进了菜地。律师解释法律责任。编辑:谭周 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